2018年4月,帶著對農村工作的一無所知,帶著對剛懷二胎妻子的無限愧意,我一腔熱血投入到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中。
我叫袁鳳剛,是貴陽市交通集團選派的駐村干部,我用青春盡情揮灑著戰貧的汗水。這段難以忘懷的歲月里,我從幫扶清鎮市新店鎮蜂糖寨村到幫扶開陽縣高寨鄉平寨村,從駐村第一書記到駐村工作隊員,我始終堅守初心,不負使命,全力以赴。在農村的日日夜夜,與貧困戶的點點滴滴,懷揣著對農村、農民、農業的那份真摯的情感,與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一起走遍家家戶戶,爬過坡坡坎坎,找思路、想辦法,定戰略、補短板,迎難而上,為貧而戰。
看望留守兒童
記得剛到村幫扶的那段日子的,自己背著小包,和村委同志走家串戶,一家一家的了解情況,記錄家庭基本情況,貧困原因,一路走進大山深入看水源,走到田間地頭看農業,走到泥濘小路看短板等,讓我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娃心靈觸動很大,讓我深深的體會扶貧攻堅的意義和重大歷史使命。幫扶村地處偏遠,山高路險,基礎設施差,道路、用水等問題突出,青壯年勞動力絕大部分外出,產業基礎薄弱,發展產業步履維艱,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正在加劇。但在這問題背后,我看到的卻是那一張張渴望的臉龐,他們渴望生活改善條件,生活富裕,他們期望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是,每當我在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時候,幫助群眾擺脫貧困的信念讓我一次次鼓起了勇氣,不顧一切地去挑戰所面臨的困難。
幫助貧困戶
慰問困難黨員
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基層組織是關鍵。作為第一書記,我一方面強化思想建設,幫助村積極開展創新型黨組織創建工作,并在村成功舉辦清鎮市創新型黨組織創建工作現場觀摩座談會;另一方面強化隊伍建設,通過多次談心談話,成功動員一名重點大學畢業生到村委工作,幫助村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工作隊。
要想產業興,基礎設施得先行
金絲皇菊加工廠
為搶抓發展機遇,改善民生,我與工作組羅祥忠同志積極協調完成了5.7公里通組道路改造項目當年申報,當年施工完成。為解決了300多戶群眾飲水困難問題,通過集團幫助5個村民組購買10公里供水管道,完成了供水管網安裝。為改善農戶出行生活條件,聯系集團幫助40多戶群眾完善1.4公里入戶路。為筑牢產業發展的基礎,對接聯系集團通源公司,將2260平方米生產廠房鋼架棚捐贈平寨村,幫助村發展農產品加工廠,為今年平寨村500壩區種植金絲皇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奠定了基礎,由于扶貧資金的注入,廠房建設完成并安裝了烘干設備,實現了平寨村115戶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每戶將獲得分紅資金997元,平寨村委會也將獲得廠房租金17萬元,直接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要想農民富,發展產業來帶動
為了產業發展,我查資料、找專家、學經驗、聽民意,先后到省農科院請教咨詢蔬菜、果樹、水產、油料和畜牧等專家,帶領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及黨員群眾外出鎮寧、水城、麻江、黔西等地考察學習種植金銀草養牛、稻田養魚、蜂糖李、獼猴桃、藍莓種植、土雞養殖等14次,邀請省農科院、科學院專家到村開展冷水魚、養雞、藍莓種植、精品水果等指導培訓7次,對接聯系旅游公司和農業公司等到村談合作,謀發展,幫助村發展兩批次6000羽林下養雞、40畝藍莓種植、30畝金銀草種植、60畝生姜種植等6個產業項目,逐步培育壯大幫扶村產業基礎。兩年多來,共計協調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12個,涉及資金458萬元。
調研藍莓種植發酵的有機肥
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難
為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我及時聯系北京建工集團和集團所屬各子公司等到村幫助農戶銷售生豬、土雞、蜂蜜等,共計銷售農產品資金23萬元。看到群眾居住生活條件困難的,我積極對接集團相關單位申請幫扶資金給貧困戶室內粉刷,裝院壩護欄、修建圈舍墻、購買仔豬、衣柜、床和電視等,共計投入12.7萬元,幫助20多戶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了解到群眾生病、戶口辦理等困難時,主動幫助送到醫院檢查,送到司法鑒定中心幫助申請親子鑒定費用減免等。了解到小學生沒校服等情況后,及時聯系集團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及時關心貧困戶生產生活,積極跟單位匯報聯系,實現集團各單位到村走訪慰問調研46次,不管是平時還是“七一”、“八一”等節日,我們做到了月月有走訪慰問,讓貧困戶、困難黨員和退伍困難軍人和群眾都看到了組織的溫暖和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為幫助群眾解決拖欠多年的土地整治項目務工工資問題,經多方對接協調,并及時向單位匯報,最終成功幫助解決了拖欠8年之久的農民工資42.3萬元。
召開群眾會議,聆聽群眾聲音
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故事太多,想說的話也太多,要感謝的人也太多。在此收官之際,回首往昔,覺得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因為我曾經這么努力的奮斗過,我曾經參與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役,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圖文:袁鳳剛
編輯:余曉宇、梁潔穎
審核:趙 彬